第365期 環境永續,邀您宜同前行

🌎親愛的朋友,收信平安:
時序進入秋分,氣象署卻發布了北部與東部一帶的高溫提醒,偏高的氣溫,讓秋天都不秋天了!不過還好近日有小型低氣壓,北部、東部傍晚到入夜間下起了大雨,讓天氣稍有涼意。本期延續前期溪流保育的關注點-濱溪植物,特別將水岸草叢的功能與重要性點出,並商請魚媽媽與中華鱉呼籲,河岸的自然植叢是溪流生物們的庇護區,親身示範如何在植叢下的緩流求生存。

錯過蘭陽環境學習中心俱樂部「秋季工作坊」的夥伴,緊接著10月19日辦理的「冬季工作坊」開放報名了唷!這一次將帶大家進入‵極微距′的世界,認識微生物與細菌在環境與人類身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藉由「菌寶貝博物館」的教學演繹與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經驗分享給其他環境教育場域的夥伴們。

而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在開學之際,等待外牆整理完成前,暫時將辦公室遷移到了林業文化園區-北側機槍堡對巷(中正北路124巷,詳細請見中心粉絲專頁公告)。人禾駐點在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的工作夥伴,也在學校團體到訪前,將「2023林場小學堂-森林科學週」暑期營隊活動過程整理成花絮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誘發大家走進自然,並動手做起屬於自己的觀察實驗。

📢招募人禾秘書室夥伴「人事行政專員」,來宜蘭人禾辦公室成為環境工作者的後盾。

世道險惡,沒〝四〞千萬別出門!

讓最懂生存的魚媽媽🐟告訴你,枯水期時,灘地和草叢可以讓少少的水量被集中,確保有連續水流及足夠水深,大魚小魚想到處旅行也不成問題。豐水期時,水流淹過低灘地,小石粒和植物就會被溢淹甚至刮除,而順著水流歪倒的草叢,則變成了救命草!

如果低灘地上的砂石和植物都被挖走,放到水沖不開也淹不到的旁邊堆高高,久而久之,如果旁邊變成了樹林,水路反而相對不容易展寬,大水的力道轉而往下切形成窄槽,水流不僅會變得又急又猛,無處可躲的生物也會一起被沖走。

魚媽媽再三告誡「沒四千萬…咳,沒事千萬別離開草叢。」接下來則由中華鱉為大家親自示範如何在植叢下的緩流求生存。
草叢庇護區

探索微生物的世界

說到「微生物」,你的反應是皺眉頭還是嘴角上揚呢❓

生活中常從新聞媒體報導中聽到「微生物」或是「細菌」,都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件。但是,你知道嗎?想要健康的身體離不開細菌的幫忙,舉凡我們的皮膚、眼耳口鼻、內在器官甚至是過去被認為無菌世界的大腦其實也有細菌的存在。

究竟微生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讓我們一起到全台首座、堪稱微生物專家的「菌寶貝博物館」,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報名請點我

大自然就是我的實驗室

才剛走進大自然裡,小眼睛跟小嘴巴就停不下:咦,為什麼蜘蛛住在樹幹上?為什麼蝗蟲可以跳這麼遠?為什麼這片葉子有味道?環顧四週,你的心中也會接連冒出一萬個為什麼嗎?

「2023林場小學堂-森林科學週」就要帶著孩子們轉動好奇心的發條,不只愛觀察、愛問問題,更能按部就班學習自己來設計實驗,找出大自然裡藏著的秘密答案!
一起動手跟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