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宜蘭縣頭城鎮的大溪川,全長約8公里,是一條獨流溪,曾因整治而得到公共工程金質獎。整治變身後,溪床拓寬了,兩岸草生地清理了,還有7座各有獨特造型的固床工,整潔漂亮,但卻開始出現斷流,原本溪裡豐富的魚蝦蟹類生態,也漸漸消失了。
要在大水來時守護人類安全,一定要伴隨其他物種犧牲才能成全⁉ 在流域公民為生態請命下,2017年起,水保局臺北分局與生態團體、在地社區持續協調溝通,委請生態顧問調查大溪川生態、累積更多基礎資料,於2020年8月,嘗試性打開第一固床工低水流路,讓廊道暢通。
隔年,枯水期的乾涸長度明顯縮短,指標物種如無棘腹囊海龍、格紋中鋸鯻等也往上擴大棲地,人禾記錄到改變:「剛從仔稚魚蛻變成小鰕虎的路隊通過;甚至是漁市可見的甘仔魚和紅槽,也都回來覓食了。」
2022年時,臺北分局再一口氣優化第二到第五道固床工......。 📖全文請詳:經典雜誌299期 《溪望再現:減法工程尋回流域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