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期 親子共學,貢寮山村玩一回

🌎親愛的朋友,收信平安:

時序入夏,開始有了假期何處去的思考,我們特別為親子們推出專屬活動,走入山村踏水巡魚,或是化身小小採藥師,讓野植的應用隨手捻來, 邀請您來場親子小旅遊,到貢寮山村玩一回吧!

鏡頭拉到數十年前,石門這片土地除了滿山的水梯田外,還生產製作出品質優良,可進貢給日本天皇的「貢茶」茶葉,這段記憶於在地仍津津樂道著呢.....而三年前,在多方支持中,我們種下了硬枝紅心的茶苗,今春順利採收了!保育與產業結合的發展過程有著挑戰,但相信在生態保全型農業的建立下,環境、生物與人類有著永續共存的可能。

貢寮和禾水梯田:2022暑期親子共學

今年夏天邀請您擁抱里山,跟著我們來到貢寮山村,無論是在沁涼的溪水中浮潛觀魚,窺探波光底下充滿活力的水中世界;或者可選擇於森林小徑中尋蹤踏查,親手採擷當令花瓣與青草原料,隨農人處理、洗滌花草,煮茶閒聊製作複方清涼飲。這是條通往保育淺山多樣性棲地與水域生態廊道的康莊大道,與您、與孩子們,一同開啟維繫多種生態系服務價值的任意門。
親子有約

採收啦!台北赤蛙紅茶

石門阿里磅是我們保育台北赤蛙的區域,為了讓更多在地的居民一起參與台北赤蛙棲地的管理工作,從以「定存大自然」為理念的民間啟動,到林務局「生態系服務給付」的方案推展,進一步地孕育了「台北赤蛙紅茶」保育兼容型農產業的想法與作法,希望以石門區的紅茶為主要作物,營造一個台北赤蛙、茶農、自然環境間彼此互惠的產業。🤗
了解更多

2022春季工作坊~織起綿密的生態保育網

2010年聯合國提出的《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從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傳統知識保存及鄉村發展等議題切入,關注整體生產、生活與生態的永續性。而臺灣地狹人稠,土地利用切開山與海的完整生態系統,導致棲地破碎化、生物多樣性逐漸削減;為尋求解方,取經自里山倡議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簡稱國土生態綠網)政策計畫於2018年開始推動。

本次工作坊來到宜蘭的雙連埤,透過案例分享與現場踏察,我們了解在地保育工作的推動,也讓提昇各類棲地價值與文化功能等面向有更多的對話與理解。
花絮分享